韓旭 牛春麗 索瑋宏 樓敏西
綠意盈眸、曲徑通幽的園林式廠區,包裹著紅爐滾燙、機器轟鳴的廠房,智能焊接機器人在近6萬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廠房內忙碌著,周圍弧光閃爍……近日,筆者來到太原鍋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鍋集團)采訪調研,在企業數字化智能展廳,“長期主義”4個大字在第一塊展板上格外惹眼。作為企業,為什么追求長期主義?背后與稅收又有何聯系?這些疑問,在隨后的采訪中逐漸得到了解答。
擁有24個研發團隊,手握116項專利
“我們追求的長期主義,就是要在技術上持續領先。”
太鍋集團前身為1958年建廠的太原鍋爐廠,1999年6月改制為國有獨資企業,總部位于山西省太原中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前,公司持有A級鍋爐制造許可證,主營循環流化床鍋爐、工業鍋爐及電站鍋爐的研發制造。“我們追求的長期主義,就是要在技術上持續領先。”太鍋集團總經理助理孫江勇說。
1997年,太原鍋爐廠受困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能效率低下,如何養活全廠3000名員工,成為擺在企業面前最現實的問題。生死存亡之際,企業與清華大學岳光溪教授合作,開啟了20多年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進程。從穩定運行到節煤節電,從超低排放到低碳智能,持續的研發投入,不僅將中國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推到國際領先地位,更助力企業飛速成長。經過26年的發展,太鍋集團完成了從傳統設備制造商到綜合能源方案提供者的蛻變,2024年營業收入達29億元。
“如今,我們擁有24個研發團隊、600余名研發人員,手握116項專利——這就是我們的底氣所在。”太鍋集團財務處處長鄭卓星介紹,2022年—2024年,太鍋集團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先進制造業增值稅進項稅額加計抵減等各項稅收優惠累計超3500萬元,研發投入增加2958萬元。“我們現在已經形成‘政策引導—研發投入—效益提高—加大研發投入’的良性循環,可以說是國家支持企業搞技術創新。”鄭卓星說。
積極適應市場變化,調整產品方向
“我們追求的長期主義,就是在不確定環境中通過不斷創新獲取確定性。”
我國每年新增煤矸石超過8億噸,新增煤氣化低活性飛灰約5000 萬噸,傳統技術無法有效利用這兩類固廢,被迫大量堆存,不僅占用土地資源,還會造成自燃、揚塵、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太鍋集團聯合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研發的新技術,讓堆積如山的工業廢料有了“變廢為寶”的新可能。
太鍋集團總工程師郭學茂告訴記者,近年來,面對高耗能生產鏈條“瘦身”之痛、化石能源“舊引擎”換“新動力”之難,太鍋集團及時調整產品方向,探索構建低碳熱電能源供應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推動產品結構向新能源轉型、經營模式向全產業鏈轉型、產業生態向數字化轉型,實現了從制造到服務、從高碳到低碳的戰略躍遷。
據統計,隨著“煤改氣”“煤改電”等能源環保政策的深入推進,近幾年我國工業鍋爐行業產量整體呈現下滑態勢。在這一市場形勢下,太鍋集團業績逆勢攀升,連續數年位居國內中小型循環流化床鍋爐銷量第一。“市場在不斷變化,我們追求的長期主義,就是在不確定環境中通過不斷創新獲取確定性。”郭學茂說。
為了支持太鍋集團堅守長期主義,國家稅務總局太原中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務局為其建起專屬“綠色企業”檔案,生產車間的能耗數據、研發投入的明細臺賬、碳排放的實時監測等關鍵信息,都記錄得清清楚楚。基于這些詳細的基礎數據,太原中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務局在幫助企業及時、準確、合規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的同時,還及時識別潛在稅務風險,提醒企業采取防范措施。
建立審計與風險控制專業委員會
“我們追求的長期主義,就是對合規的不懈追求。”
“事故是最大的成本,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一人把關一人安,眾人把關穩如山”,在太鍋集團的智能化生產車間,醒目的紅色標語赫然懸掛,既彰顯著企業對安全規范的堅守,更傳遞出鮮明的合規理念。“我們追求的長期主義,就是對合規的不懈追求。”孫江勇說。
孫江勇介紹,太鍋集團以“合規就是降低風險最有效的手段”為理念,將風險防控應對環節前置,注意每一個產銷業務流程節點財稅管理的合規性。2024年,太鍋集團建立了由經濟專家、技術專家擔任外部董事的審計與風險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會的主要職責為梳理完善合規化管理體系,監督規章執行及流程的合規性,識別風險并推動防控整改,保障組織合規運營。
在深耕國內市場、夯實本土業務根基的同時,太鍋集團更將視野投向廣闊的國際舞臺,穩步拓展海外市場。在這個過程中,太鍋集團“9連A”的納稅信用,成為進入國際市場的“敲門磚”。鄭卓星表示,隨著我國稅制的不斷完善和稅收監管日益精細,太鍋集團管理層更加意識到,依法納稅、合規經營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在稅務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下,太鍋集團將合規理念植入企業經營管理之中,構建了更加完備的稅務合規內控機制,進一步優化了資源配置,為技術轉型升級夯實了制度基礎,助力企業在市場浪潮中行穩致遠。
(作者系中國稅務報社2025年度骨干通訊員培訓班學員。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沈陽市稅務局、北京市東城區稅務局、大同市稅務局、烏魯木齊市稅務局)
編輯:楊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