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任恒君 畢湘楠 通訊員 閆敏 張禹
“將研發設備折舊計入制造費用,會導致企業所得稅稅基失真,影響后續庫存商品成本的真實性。”“若產品售出,多分攤的費用還將通過營業成本虛增稅前扣除額。”近日,在國家稅務總局阿爾山市稅務局圖書室里,十余名青年干部正圍繞企業會計賬簿展開熱烈討論。
像這樣的業務研討場景,在阿爾山市稅務局經常能夠看到。今年以來,該局緊扣稅費征管“強基工程”要求,創新實施“青稅會計能力提升項目”,著力強化青年干部專業素養。截至目前,該局參訓的45名青年干部中,已有20人以優異成績取得了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專業能力明顯提升。
“當前,基層青年干部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專業能力不足、實務經驗欠缺和創新意識薄弱等方面,面對復雜業務時往往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阿爾山市稅務局分管人事教育工作的副局長張允哲舉了一個典型案例:在一次風險核查過程中,一位青年干部因對企業成本結轉處理理解有誤,差點導致企業疊加享受優惠的風險點被遺漏。
通過系統梳理這些短板弱項,阿爾山市稅務局確立了“強基必先筑基,筑基當抓會計”的青年干部培養方向,從強化師資、能力測試、實戰檢驗等方面推出一整套培訓方案。在師資配置方面,該局依托自治區稅務局財稅訓練營平臺,邀請各地業務專家授課。局領導班子成員主動擔任“學習導師”,激發青年干部學習積極性。
阿爾山市稅務局在線上開辦理論課堂,在線下采取階段性測試、即時研討相結合的方式,將課堂延伸至征管一線。在對當地某礦泉水企業進行評估時,青年干部遲鵬起運用所學知識,成功破解企業復雜的成本數據邏輯,準確測算出關鍵稅負參數最優值,并與水利部門協同搭建應用模型。“借助會計分析法,能夠發現數據背后的內在規律。”遲鵬起說。
在對轄區內重點稅源企業優惠事項開展專項數據分析時,青年干部將會計邏輯作為風險防控的“利器”。在重點企業優惠數據核查中,他們識別出兩起涉及不征稅收入填報和農林牧漁優惠適用的風險疑點,及時與轄區主管部門溝通核實,最終促使企業補繳企業所得稅稅款及滯納金3.1萬元。
在推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創新工作中,阿爾山市稅務局青年干部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思維優勢,開發發票數據自動對接財務系統功能,實現稅務登記、發票申領等高頻業務100%“秒批秒辦”,辦理時長平均縮短15%。“我們立足納稅人視角,以會計思維重構業務流程,致力于讓辦稅繳費體驗如網購般便捷高效。”辦稅服務廳青年干部魏海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