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瑞娟 牛蕓 袁瑋 本報記者 燕爍爍
149.95萬輛
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車產量達到149.9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73.09萬輛,均位居全國第一。同期,安徽省出口汽車(含底盤)46.1萬輛,出口量保持全國第一。
汽車產業是安徽省的“首位產業”。近年來,安徽省汽車產業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不斷“換擋提速”,一路“疾馳”。目前,安徽集聚了7家整車企業,引育規上限上零部件企業3000余家、后市場企業1700余家。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車產量達到149.9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73.09萬輛,均位居全國第一。同期,安徽省出口汽車(含底盤)46.1萬輛,出口量保持全國第一。
國家稅務總局安徽省稅務局立足汽車產業發展定位,聚焦產業鏈長、涉及稅費政策多、實操細節相對復雜等特點,通過推出政策指引、強化政策輔導等方式促進汽車產業鏈稅務生態健康,引導汽車企業合規經營。安徽省稅務局在日常工作中發現,部分汽車企業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加計抵減和出口退稅政策適用方面存在問題,需要引起企業足夠重視。
研發強“底盤”:享受優惠,準確歸集驗校每筆研發費用
汽車行業更新迭代速度快,常規性技術升級與實質性創新突破之間的界限容易模糊,而這恰恰是企業合規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的關鍵之一。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瑞汽車)是一家集汽車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汽車制造業企業。目前,奇瑞汽車產品出口至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奇瑞汽車堅持“技術立企”,推出了全球首創輕量化純電動技術平臺,新能源“短流程鋁框架技術”榮獲了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近3年,奇瑞汽車年均研發投入約70億元。
對于研發項目多、研發投入大的奇瑞汽車而言,如何準確界定研發活動、如何合規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成為奇瑞汽車的重要稅務合規課題。為了精準歸集研發費用,奇瑞汽車上線了“奇瑞全稅種管理平臺項目”,集一鍵申報、法規政策、風險管理于一體,打通了業、財、稅數據通道,構建起系統化、可視化的稅收業務數據庫,實現研發費用數據的實時流轉與多維度校驗,確保研發投入與合規要求相匹配。
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稅源管理一科干部疏丹結合實務分析,汽車行業更新迭代速度快,常規性技術升級與實質性創新突破之間的界限容易模糊,而這恰恰是企業合規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的關鍵之一。對此,她建議汽車企業根據項目的創新性、系統性和不確定性特性,準確判斷項目是否屬于研發活動,避免引發錯誤享受稅收優惠的風險。
“不同類型的研發項目,在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方面存在區別。”疏丹介紹,汽車企業研發項目數量多,可能同時存在自主研發、委托研發、合作研發和集中研發。因此,汽車企業需要先確定研發項目類型,再按規定歸集研發費用。
疏丹說,企業如果發生委托研發、合作研發,相應的合同需經科技行政主管部門登記,未申請認定登記和未予登記的技術合同,不得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在合作研發中,雙方須就各自承擔的費用分項目核算,按規定范圍分別計算加計扣除金額。同時,合作研發形成的知識產權,其歸屬由合同約定,如果合同沒有約定的,由合作各方共同所有。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集團企業在內部開展集中研發,應根據生產經營和科技開發的實際情況,對集中研發項目合理確定研發費用的分攤方法,在受益成員企業間進行分攤,由相關成員企業分別進行加計扣除,并注意做好關聯申報工作。
安徽省稅務局企業所得稅處干部高大勇建議汽車企業,參考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聯合發布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執行指引(2.0版)》,把握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歸集口徑,設置研發費用輔助賬,合理進行費用化或資本化處理,準確區分、記錄研發活動人員參與某一研發項目的工時及材料領用情況,留存好研究開發項目計劃書、決議文件、研發人員名單等相關資料,確保合規、充分地將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創新動力。
協同明“架構”:加計抵減,注意厘清企業間的隸屬關系
根據規定,總分支機構間、同一控制下的企業間發生應稅交易,取得的進項稅額不得計提加計抵減額。部分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因政策理解不到位,錯誤適用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
得益于安徽省“整車+零部件+汽車后市場”的產業協同發展路徑,如今,“不出安徽,獨立造出一臺新能源整車”成為現實。截至2024年,安徽省汽車零部件企業超2700戶,占全省汽車產業鏈企業總數的60%,涵蓋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輕量化材料、銷售維保、回收利用等全產業鏈。
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43號),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許先進制造業企業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5%抵減應納增值稅稅額。其中,先進制造業企業是指高新技術企業(含所屬的非法人分支機構)中的制造業一般納稅人。《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2025年度享受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先進制造業企業名單制定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工信廳聯財函〔2025〕217號)進一步明確,總分支機構間、同一控制下的企業間發生應稅交易,取得的進項稅額不得計提加計抵減額。
安徽稅務部門在征管中發現,部分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因政策理解不到位,錯誤適用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H公司就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H公司主要從事車用空調壓縮機電磁離合器的生產、銷售和出口,已成功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和先進制造業企業。H公司認為,其符合適用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條件。主管稅務機關通過相關數據信息比對發現,H公司的供應商之一J公司,為H公司的子公司。
蚌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務局稅政科科長張孝虎結合H公司情況分析,雖然H公司符合適用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條件,但是J公司為H公司子公司,受H公司控制,二者之間關聯交易對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不得適用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經過主管稅務機關的輔導,H公司對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適用條件有了更為清晰準確的了解,并根據政策要求進一步規范了稅務處理。
張孝虎提醒,汽車零部件制造工藝流程相對復雜,原料種類多,供應商也多。以H公司為例,其既有前置產品的購進,自身生產的離合器也會向下游汽車配件企業銷售,供應商數量和客戶數量較多。此類企業在適用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時,需要厘清上下游企業關系,提高關聯交易稅務處理合規性,避免出現錯誤適用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問題。
出海拓市場:申請退稅,滿足“外購視同自產”要求
企業外購的差速器屬于客車的核心傳動部件,隨整車配套出口且專用于售后維修,滿足“外購視同自產”的要求,可以申請增值稅退稅。
在中國,每出口4輛汽車,就有1輛“安徽造”。2024年安徽省整車出口95.4萬輛,首次躍居全國第一,汽車產業海外市場覆蓋195個國家和地區。今年6月中旬,120臺安凱新能源客車從合肥發車,批量出口到吉爾吉斯斯坦,刷新了當地最大電動公交訂單紀錄。今年1月—7月,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凱汽車)出口銷售額11.24億元,同比增長156.62%。據統計,近3年,安凱汽車收到的出口退稅額年均增速超137%。
“退稅資金迅速回流,為我們研發新技術、開發新市場提供了重要資金來源。”安凱汽車財務負責人劉恩秀說,他們在適用出口退稅政策的過程中,也曾遇到困擾。最終在稅務機關的幫助下,厘清了政策細節,合規獲得了出口退稅。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出口貨物勞務增值稅和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39號)規定,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和視同自產貨物,對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列名生產企業出口非自產貨物免征增值稅,相應的進項稅額抵減應納增值稅額,未抵減完的部分予以退還。而非列名生產企業出口的非視同自產貨物適用增值稅免稅政策,其進項稅額不得抵扣和退稅,應當轉入成本。這意味著,像安凱汽車這類整車制造出口企業,需要精準拆解每個零部件并確定其屬性,再計算退稅金額。
“對于我們來說,外購配件的屬性認定較為困難。”劉恩秀舉例說,受訂單量等因素影響,安凱汽車部分車型的差速器部件采用外購形式,隨自產整車配套出口,差速器部件成本較高,占整車成本的5%左右。對于外購差速器部件是否屬于“外購視同自產”,企業財稅團隊把握不準,便咨詢了主管稅務機關。
對此,合肥市包河區稅務局稅源管理三股干部謝梅分析,根據財稅〔2012〕39號文件附件4,與本企業所生產的貨物屬于配套出口,且出口給進口本企業自產貨物的境外單位或個人的外購貨物,如果用于維修本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的工具、零部件、配件,或者經過本企業加工或組裝,出口后能直接與本企業自產貨物組合成成套設備的貨物,可視同自產貨物適用增值稅退(免)稅政策。結合安凱汽車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外購的差速器屬于客車的核心傳動部件,隨整車配套出口且專用于售后維修,滿足“外購視同自產”的要求,企業可以申請增值稅退稅。
謝梅同時提醒,生產型新能源車出口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經營情況,準確將自產貨物和非自產貨物進行區分。非自產貨物如果符合視同自產條件,在辦理出口退稅申報前,建議企業提前咨詢主管稅務機關,避免因申報錯誤導致影響政策享受。申報完成后,企業應及時向國際營銷部門和國際綜合管理部門收集出口單證,確保單證齊全且邏輯相符,并制作出口退稅備案單證目錄留存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