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竹 李和軍
近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發布歐盟《2028年—2034年長期預算案(草案)》,該預算草案規模約2萬億歐元。
圖為位于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大樓。
據了解,預算草案資金將重點用于國防、科研和農業領域,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草案旨在通過確立歐盟中長期政策優先領域和投資方向,為提升歐盟整體市場競爭力、縮小成員國之間發展差距提供戰略指引和資金支持。在稅收方面,預算草案刪除了數字服務稅選項,擬用針對煙草制品、電子廢棄物、跨境包裹、大型企業征收的4項新稅替代。這一重大財稅政策調整,既是歐盟在多重壓力下的無奈選擇,也將對全球稅收分配產生重要影響。
重大政策轉向:計劃放棄數字服務稅
近年來,由于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在全球范圍內獲取巨額利潤,卻通過稅收籌劃繳納極低稅款,各國開始尋求新的征稅方案。2018年11月,歐盟公布《數字服務稅指令》草案。2019年,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相繼通過國內立法,針對在特定市場內提供廣告、中介、數據傳輸等在線服務并實現高額收入的企業征稅,稅率普遍在3%左右。當時,美國政府指責此類稅收是對美國企業的不公正懲罰,屬于歧視性稅收。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其政府對全球主要貿易伙伴發起了關稅戰,歐盟作為美國傳統盟友也未能幸免。美歐貿易談判自5月16日啟動以來一直缺乏實質進展,其主要原因在于雙方的核心訴求相去甚遠。美國旨在降低對歐盟的貿易逆差,而歐盟則希望維系原本的對美貿易關系和結構。7月12日,特朗普威脅稱,若無法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將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進口的商品征收30%關稅。特朗普政府談判方式的不可預測性,進一步加大了歐盟對談判風險的預估。美國在短時間內持續升級關稅威脅,極大壓縮了歐盟的談判空間。美國在關稅問題上不斷變化的要價,使歐盟認為如果不進行讓步,將無法確保其未來能獲得可持續的市場準入穩定性,這將會使歐盟未來在政治經濟層面面臨更大被動。
在此背景下,歐盟計劃放棄數字服務稅計劃,極有可能是為了在對美貿易談判中爭取有利條款。畢竟一旦貿易沖突升級,歐盟經濟將遭受重創。
2021年,二十國集團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推動“雙支柱”國際稅改方案,包含全球最低企業稅(15%)及利潤分配規則,歐盟當時暫停數字服務稅提案,以避免與全球協議沖突。部分低稅率成員國(如愛爾蘭、盧森堡)擔憂數字服務稅會影響自身吸引跨國企業的優勢,也導致歐盟層面難以達成一致。
美國政治新聞網評論道,歐盟放棄數字服務稅,是將勝利拱手讓給了美國政府以及蘋果和元宇宙(Meta)等美國科技巨頭。據悉,蘋果公司2024年在歐盟的服務收入達到480億歐元,若按3%的數字服務稅稅率計算,需繳納14.4億歐元稅款,而元宇宙公司在歐盟的廣告收入高達620億歐元,需繳納18億歐元稅款。
據歐洲媒體報道,今年5月,歐盟27國專員討論的預算文件中,曾提及通過對科技巨頭征稅來償還歐盟債務的構想,最終卻沒有納入預算草案。7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宣布,美歐達成新貿易協議。特朗普透露了新協議的部分細節,包括美國將對歐盟輸美產品征收15%的關稅、歐盟將對美增加6000億美元投資等條款。
擬開征多項新稅應對財政壓力
當前,歐盟正謀求構建更獨立、更具韌性的財政體系,并逐步擺脫對成員國分攤款的依賴。目前歐盟預算中約85%依賴成員國分攤,若該草案通過,將徹底改變歐盟財政結構。
歐盟委員會的最新預算草案提出,以4項稅收替代數字服務稅,旨在構建更可持續的自主財源體系。這4項稅收包括:一是歐盟統一煙草消費稅。該項改革要求歐盟各國將目前自行征收的煙草消費稅的15%上繳歐盟,每年平均可貢獻約112億歐元稅款。二是電子電器廢棄物處理稅。歐盟各國將主要對手機、家電等非回收電子電器廢棄物,統一按每公斤2歐元征稅,平均每年可獲得150億歐元稅收。三是跨境電商包裹稅。主要針對非歐盟國家的進口商品,歐盟還將對B2C跨境物流包裹進行重點監管。四是大型企業稅。該稅將適用于凈營業額(即扣除補貼和稅費后的營業額)超過5000萬歐元的企業,所有在歐盟國家運營的大型企業,無論其總部位于何處,都將被納入征稅范圍。大型企業稅將采用累進稅制,凈營業額越高的企業繳納的稅額將越高。該稅種預計將覆蓋歐盟境內約1.2萬家企業,其中60%為歐洲本土企業,40%為美國等境外企業設立的歐盟分支機構。據測算,該套稅收組合拳預計可實現年度增收580億歐元,2028年—2034年周期內可累計為歐盟財政貢獻超4000億歐元。
這項稅收改革源于歐盟面臨的多重財政壓力。為實現國防現代化、綠色轉型、數字主權建設等戰略目標,歐盟亟需開辟新財源。而近年來,歐盟債務負擔持續加重。僅新冠疫情專項貸款就需從2028年起分期償還6500億歐元,預計每年需動用預算總額的20%(約250億歐元—300億歐元)用于償債。此外,成員國財政協調難度日益加大。現行基于國民總收入的預算分攤機制日益顯現局限性,富裕成員國如德國、法國等承擔了預算的絕大部分,而部分中東歐成員國的人均分攤額不足德國的1/10。這種不平衡導致預算談判時頻繁出現凈出資國與凈受益國的對立,歐盟亟需通過增加自主財源減少對成員國分攤款的依賴。歐洲分析人士指出,這些“前所未有的”財政需求迫使歐盟采取更積極的稅收策略,以保障歐盟財政可持續性。
預算草案遭多國反對
按照歐盟相關程序,歐洲議會和代表各成員國利益的歐洲理事會將在后續過程中充分發表意見,而預算草案的最終通過則需要歐盟27國領導人達成一致同意,并經歐洲議會批準后才能實施。這份預算草案必須在2027年底前完成所有審批流程,才能確保2028年如期啟動。這意味著在未來兩年多的時間里,歐盟內部將圍繞預算草案細節展開激烈的博弈。
預算草案公布后,很快遭到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成員國的反對。德國政府發言人沃爾夫岡·布赫納表示,不能接受全面增加歐盟預算,尤其在所有成員國都在為鞏固國家預算做出相當努力的時候。德國媒體報道稱,歐盟計劃對大型企業征收的新稅將影響到德國1.87萬家企業。報道分析認為,可以肯定的是,額外的稅收負擔將轉嫁給最終客戶,并間接影響到公民的錢包。瑞典在草案發布后針對煙草消費稅表態強硬,認為向歐盟上繳國家稅收“完全不可接受”。此外,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警告稱,這會削弱歐洲企業競爭力。
部分歐盟成員國不支持放棄數字服務稅并持續推進國內立法。波蘭副總理兼數字化部部長克日什托夫·加夫科夫斯基宣布,數字化部將公布數字服務稅分析報告并征詢意見,相關法案草案將于今年內完成。加夫科夫斯基強調,盡管歐盟委員會已公布放棄數字服務稅計劃,但波蘭不會中止相關工作。他主張效仿法國、奧地利等國征收國內數字稅,稅率在3%—6%之間,主要針對將利潤轉移至海外的大型科技公司。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新的預算案將允許歐洲在動蕩時期根據自己的愿景和理想掌控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