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瑾
相較于其他講述抗日戰(zhàn)爭的影片,暑期正在熱映的《南京照相館》并沒有將重點放在慘烈的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上,而是把視角聚焦于躲藏在南京一家照相館里的“小人物”,講述他們?nèi)绾螌⑷哲娫谀暇┏莾?nèi)實施暴行的膠卷底片運送出城的故事。影片中沒有神格化的主角,也沒有被刻意拔高的人設(shè),只有在生死攸關(guān)之際,南京城里并不起眼的一個照相館,以及一張?zhí)厥獾娜腋1澈蟮拿褡宕罅x。
七個人,兩張通行證,怎樣才能走出一條生路
這部電影講的是在日寇鐵蹄下奔走逃生的幾名南京市民,基于自我求生的本能而陰差陽錯地聚集在一個照相館里,在城破之際,給自己尋一條活路。他們大多是亂世中的普通人,面對侵略者,內(nèi)心有畏懼也有搖擺。為了活下去,他們絞盡腦汁,抓住一切的機會與可能。一扇門,兩邊是截然不同的世界。一邊是慘絕人寰的屠殺,一邊是想方設(shè)法的求生。但是最后,大門兩邊的人們?yōu)榱送粋€目標(biāo)奮不顧身。只因為有的時候,生命的延續(xù)不再是唯一的目標(biāo)。
編劇在人物設(shè)置上是有巧思的。郵差蘇柳昌,照相館金老板一家四口,日文翻譯王廣海和龍?zhí)籽輪T林毓秀,作為南京城中再尋常不過的普通人,他們都曾是南京城里的街坊四鄰,過著平淡的日子。柳樹巷8號的店家,電報局的李小姐,廣安街的姜老板,一個個陳舊又鮮活的名字。郵差阿昌也許給他們送過信,金老板可能為他們拍過照,出生、畢業(yè)、結(jié)婚、生子。但是,猝不及防的戰(zhàn)爭讓他們淪為了沒有以后的人,他們生命的最后一刻被日軍用最殘忍的方式留在了底片里。在1937年日軍南京大屠殺中遇害的30多萬中國同胞,在這一刻被具象化。
七個人,兩張通行證,生與死就在一瞬間。危難當(dāng)前,小人物的命運何去何從?他們又將作何抉擇?電影做了一系列的鋪墊。
藏匿于亂世之中,林毓秀問王廣海:你怎么知道我們不會贏?
是啊,你怎么知道我們不會贏。我們不止會贏,而且還會寸土不讓!
保存下來的底片,是偶然,也是必然
金老板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將珍貴的底片送出去,讓全世界都知道在1937年的南京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也許這只是偶然的一個動念,卻也是必然的選擇。照相機的底片記下了歷史的底色,那些拼死送出的底片,每一張都是30余萬人穿透歷史的抗?fàn)帯?/p>
影片中的日軍攝影師伊藤,是塑造得比較飽滿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日本侵略者的真實寫照,他的猶豫、偽裝、怯懦和殘忍,直到最后被燒成一半人面一半鬼相的猙獰特寫,扯下面具,露出獠牙。他不是可以被寄予希望的覺醒者和懺悔者,他只是無數(shù)侵華日軍中的一個。
電影的導(dǎo)演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甚至他似乎連拍成“大片”的野心都沒有。中華門,秦淮河,夫子廟,紫金山,一幀幀,一頁頁,不過是昔日南京人的尋常一日。他們會在玄武湖上劃船,在紫金山下賞秋,在夫子廟前叩拜,在雨花臺上聽風(fēng)。
影片最后,金老板為大家獻上了他的絕活。他放下照相館里的背景幕布,幕布里是萬里長城,是江南春色,是紫禁紅墻,是灼灼風(fēng)流的五千年文明古國,是我們寸土不讓的大好河山,也是我們不能割舍的民族情懷。
前事不忘,來日方長,吾輩當(dāng)自強
時間過去了80年。80年里可以發(fā)生很多事情,稚子成為耄耋,和平取代戰(zhàn)爭,昔年慘絕人寰的屠戮場,終于長成了希望的田野。
我的爺爺,15歲便參加了革命隊伍。背上小小的行囊,從當(dāng)年的安徽無為縣楊柳莊,一步一步,投身抗日的洪流。足跡過處,是山是水,是霜是雪,是燦燦白日,是浩浩青天,是不愿做亡國奴的四萬萬人民,是人生無處不青山的沉舟破釜。
也有人會問,你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嗎?你所接觸到的歷史,也許都是被時間蕩滌過的記憶。
雖然我未曾經(jīng)歷那段歷史,但是我的祖輩父輩,他們經(jīng)歷過。我的爺爺,曾經(jīng)也是他們中的一個。每當(dāng)我想念他的時候,就會想起他曾經(jīng)背負(fù)和奮斗過的一切。今天我站在這里,看著他們的英勇,聽著他們的故事,也會想起我的爺爺,想起那些為了一個甚至有些模糊的希望而付出全部努力的“小人物”,正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乃至犧牲,才有了如今萬家燈火長明,才有了街頭巷尾的歡聲笑語。所以,銘記歷史,才知和平可貴,才能更好地前行。因為,我知道,記憶會以不同形式融進我們的血脈,那些刻進骨子里的堅守與傳承,將帶領(lǐng)我們走得更遠(yuǎn)。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wù)總局黃山市屯溪區(qū)稅務(w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