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曉斌 通訊員 傅大鵬 劉璐 王楚君 劉清華
6月24日—26日,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六屆新領軍者年會(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行。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位政商領袖和創新先鋒匯聚渤海之濱,圍繞“新時代企業家精神”主題,分享前沿觀點。
在為期3天的會議中,記者采訪了參加論壇的幾位企業負責人,聽他們分享稅務合規故事,暢談應對全球挑戰的創新型商業解決方案。
數字化轉型下的“合規驅動”
“推動數字化轉型,不僅是公司適應全球經濟環境的需要,也是加強自身合規經營的必由之路。”本屆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企業會員單位天津和治友德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金明說。
韓金明介紹,和治友德公司原有的辦公系統基本是各單元獨立運行,涉及財務類的數據,無法做到自動獲取,在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中,還需要做大量的人工統計工作。為減少人為因素對合規經營帶來的影響,和治友德公司與華為公司開展深度合作,上線全新的數字化辦公系統,實現稅務管理質的躍升。
“該系統將公司制定的《進貨查驗記錄管理制度》《物料、中間產品、成品檢驗管理制度》等10余項規定嵌入其中,根據權限為高層和員工設置了個人賬號,且每個賬號、每項流程產生的數據可以進行全鏈條邏輯關聯。”韓金明說,借助這一系統,公司實現財務和納稅申報數據精準實時匹配,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科技創新和合規管理的雙重引領下,和治友德公司近5年累計享受稅費優惠2000余萬元。
“風控鏈”守住“合規關”
“任何業務的拓展、模式的創新,都是建立在堅實的合規基礎之上,把好風險關口,健全防范機制,是關鍵所在。”對于合規經營,參加論壇的天津長榮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莉說。
長榮科技集團是全球印刷包裝領域的領軍企業,近年來建設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各類知識產權近600項。在諸多成功的背后,長榮科技集團始終倡導“合規為基”理念,依托嚴密的制度建設和高效的系統運用,從事前審批、事中控制到事后檢查,財務、業務、資金、管理一體化運作,搭建起覆蓋經營全流程的稅務風險防控機制。精準聚焦財務領域多發風險,研究制定《資金管理制度》《財務審批管理辦法》等制度,對會計核算、預算編制等事項進行全面規范。
李莉表示,長榮科技集團持續優化系統流程,健全資金動態監控體系,及時預警異常支付行為。“嚴格執行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認真落實多級審批和聯簽制度,依托線上OA系統開展各類報銷審批,對所有發票進行查重驗偽。這一系列防控舉措,為合規經營構建起了堅固的防火墻。”李莉說。
與此同時,稅務部門也以精細便捷的稅費服務上演著稅企之間的“雙向奔赴”。國家稅務總局天津市北辰區稅務局稅務干部常態化走進企業走訪問需,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務,加強針對性政策宣傳,立足企業生產實際提出合規經營建議。2024年,長榮科技集團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372.69萬元,大大增強了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咬合式”管理鋪就“誠信路”
“合規管理要像機芯組裝一樣嚴絲合縫,首先得確保‘有人管、有人盯’。”參加論壇的天津海鷗表業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李璐表示。
“齒輪咬合差一齒,整表走時慢十分。”李璐說,這是海鷗表業的老師傅們常念叨的一句話,如今這份對毫厘精度的敬畏,已深深融入海鷗表業的稅務合規基因。
2020年,海鷗表業在天津老字號企業中率先設立專職稅務管理崗,構建起“三道防線”閉環管理體系:業務部門初審風險點,在合同簽訂、采購銷售等前端環節嵌入稅務合規篩查;財務部門復核政策適用性,通過智能系統對稅會處理進行二次校驗;稅務專崗終審涉稅事項合規性,針對跨境交易、資產重組等復雜事項出具專業意見。
李璐介紹,每月末,財務專員和稅務專員會對系統篩選出的高風險發票和隨機抽取的樣本進行“雙核復盤”。他們不僅核對票面信息,更追溯業務實質——合同條款是否嚴謹?物流單據是否閉環?資金流向是否清晰?“就像檢驗機芯的每個零件,容不得半點瑕疵。”李璐認為,合規管理不是發展的束縛,而是創新的催化劑。
編輯:楊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