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姝婷 胡敏榮
萬象城、創意谷、大悅城、金地廣場、芙蓉新天地……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都西安,一座座繁華的商業地標拔地而起,帶來澎湃的經濟活力。其中,曲江新區共有12座大型商業綜合體,占西安市的1/4。“3500余家入駐商戶構成了我們近9%的納稅人群體。”國家稅務總局西安曲江新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趙亞龍說,對稅務部門而言,管好這些“商業巨艦”,是落實“強基”要求,強化稅源精細化管理的應盡之責。
一條“鮮活”的經營數據供給渠道
“過去,面對這些‘龐然大物’,我們常感到迷霧重重,比如獲取信息渠道不暢、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給精細化管理帶來一定難度。”趙亞龍介紹,長期以來,大型商業綜合體的稅收征管面臨商戶經營數據“看不見”、綜合體運營模式“理不清”、商鋪管理費和運營費等收入“摸不透”等痛點。尤其在餐飲、零售等行業,商戶快進快出,甚至有個別商戶“改頭換面”玩失蹤,監管往往“慢半拍”。針對這些問題,曲江稅務部門從設立“一體一冊”數據庫入手,給每一個綜合體建立一個管戶清冊,歸集入駐商戶商鋪號、經營面積、經營行業、租金收取方式及金額、物業費、水電氣暖收取標準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數”。
“‘一體一冊’數據庫就像‘北斗導航’,能讓我們實時‘鎖定’異常稅源。”趙亞龍說。
為了準確采集稅源信息,西安曲江新區稅務局推行招商合同報備制,要求綜合體運營商及時報備其簽訂的招商合同,方便稅務部門采集新入駐商戶的經營信息。一些綜合體運營方協稅護稅意識不強,存在擔心影響經營、不愿主動提供商戶數據等顧慮。針對這些問題,西安曲江新區稅務局安排業務骨干“駐點”,為運營商開展稅收輔導。經過真誠溝通、破除疑慮,稅務部門取得運營方理解和支持,成功建立起定期、穩定、鮮活的經營數據供給渠道。
稅務部門將實時采集的信息與電子稅務局中納稅人的基礎信息、注冊經營信息、企業經營信息、稅費種認定信息等登記數據相結合,建立一份份動態更新的商戶“信息檔案”,解決了以往商戶經營數據“看不見”的問題,實現“管戶清、底子明”的目標。
一次“深度”的發現異常申報體檢
“稅務系統中的登記和申報數據與綜合體入駐商戶的實際經營數據之間的信息差影響稅收管理的效率,必須讓數據‘活’起來,從‘看名單’轉向‘盯動態’,才能實現數據實時更新、實時監控和交叉比對。”西安曲江新區稅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小偉說。
為此,西安曲江新區稅務局發揮基層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和數據應用能力,成立數據分析團隊,建立“成本費用—收入比對”常態機制,遵循小規模納稅人按季度申報的頻次,在系統中抽取商業綜合體的租金、人工、申報等關鍵數據,對商戶進行深度“體檢”,核對其申報收入與成本費用的匹配性,通過異常數據精準鎖定申報異常戶,并點對點推送預警,輔導企業查改。
通過動態監控,分析團隊發現某商業綜合體兩家餐飲商戶的房屋租金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畸高”,明顯不合常理。稅務干部調合同、核發票、查申報、比對行業基準,最終確定其具有隱瞞收入、少繳稅款的行為。
2025年以來,該局運用對比分析方式,共發現兩個綜合體的76家入駐商戶存在少報收入的行為,總計補征稅款685.52萬元。
一項“深挖”房產稅漏洞的核查
商業綜合體的核心業務是“不動產租賃”。西安曲江新區稅務局聚焦房產稅,依托前期建立的房源數據庫,采取實地走訪、數據比對的方式,針對轄區綜合體運營商房產稅繳納情況開展專項核查。
負責此項工作的稅務干部介紹,該局從產權歸屬、自用出租真實性、費用配比合理性、計征方式合規性多維度進行“深挖”,精準識別風險。
經過數據分析和實地核查,該局發現某商業綜合體存在自用面積與出租面積“張冠李戴”、混淆計稅方式的行為。與同區域另一商業綜合體對比,該商業綜合體房產稅稅負明顯偏低。對此,西安曲江新區稅務局從其固定資產產權歸屬、自用和出租比例、納稅人確定、從價計征和從租計征等方面入手,開展專項分析和篩查。最終,該商業綜合體補繳房產稅25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