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春霞 鄭瑞娟 記者 燕爍爍
在安徽省廬江縣,當地政府通過工程治理、轉型利用等方式,有序核減廢棄礦山存量,77個廢棄礦山目前已完成生態修復治理74個。昔日廢棄的礦區蝶變為旅游景區,生態修復釋放出源源不斷的經濟價值。
廬江縣擁有豐富的礬礦、硫鐵礦等資源,曾經是世界第二大產礬基地。然而,粗放式的開采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破壞。從空中俯瞰,裸露的礦體宛如一道道“工業傷疤”。近年來,廬江縣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將工業記憶和生態建設、文旅開發有機融合,推動實現生態保護、礬礦活化、鄉村振興以及文化地標一體化發展。
如今,經過4年多的治理和養護,礦山上一片蔥蔥郁郁,曾經寸草不生的礦坑也成為多種生物的集聚地。廬江縣還進一步打造工業遺址公園、懸崖酒店等一批獨具特色的文旅項目。
在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中,稅務部門主動作為,從稅收發展視角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國家稅務總局廬江縣稅務局針對當地行業發展特點,梳理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文旅等相關稅費政策,制作特色文旅產業稅費政策指引,幫助企業合規享受各項優惠政策。
今年,該局聯合縣農商行等地方金融管理部門,推出“科稅易貸”項目,對納稅信用良好、無稅務欠稅處罰等企業給予“綠色評價”,解決文旅產業“輕資產、缺抵押”的融資痛點,搭建“以信換貸”的融資橋梁。
作為“科稅易貸”項目的首批受益者之一,廬江縣礬山鎮文旅民宿項目經營者張偉說:“這項貸款免去了我們民宿經營無抵押物的困擾,讓我一次性獲得260萬元貸款,改善了民宿住宿條件。”據統計,今年以來“科稅易貸”等貸款項目為企業提供貸款62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