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鈺路 趙文文 本報記者 陳永康
成都高新體育中心綜合館內,中國選手唐思碩勇奪成都世運會武術男子散打56公斤級金牌;城東的鳳凰山體育公園中,成都蓉城隊在4萬余名球迷的吶喊聲中首次晉級亞冠精英聯賽正賽……運動的激情與城市的脈動交匯,讓成都從“安逸之都”加速邁向“世界賽事名城”。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世運會期間,成都市零售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近25%,住宿餐飲業開票戶數同比增長17.3%。
近年來,成都市以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為目標,接連舉辦世乒賽、大運會、湯尤杯、世運會等多項國際高水平賽事,以賽興城、以賽促產,激活城市發展新動能。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成都共舉辦國際、全國性賽事38項,“賽事名城”品牌效應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大型賽事選擇成都,賽事流量正轉化為消費增量。
國家稅務總局成都市稅務局相關人員向記者介紹,近年來成都體育賽事密集,并且賽事規格都不低,面對賽事帶來的短期客流高峰,稅務部門會提前研判商家經營需求,動態提升發票授信額度,并通過遠程輔導簡化開票流程,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將賽事熱度轉化為消費活力。
與成都蓉城隊主場一街之隔的“U街·悅里”集市,每逢賽事都會人潮涌動。球衣、圍巾、特色美食等攤位單日接待游客量4萬人次。相鄰的AC酒店入住率大幅提升至90%。“賽事不僅點燃了球迷的熱情,更帶動了旅游消費。”該酒店運營總監韓靜靜說。
在世運會皮艇球項目的舉辦地——簡陽市文體中心游泳館,運動員在水中疾馳、急轉、投射,精彩賽事與聲光電一體化場館相得益彰。為支持這類體育設施智能化升級,稅務部門組織團隊開展“政策上門”服務,確保運營企業充分享受體育館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免征政策。四川龍陽天府新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一年減免稅費1650萬元,切實緩解了運營壓力。”
國際賽事也帶來大量外籍游客。四川稅務在離境退稅服務上持續優化,提前制作多語種退稅指南,推出離境退稅“碼上退”線上服務模式,并與重慶、云南等周邊省市稅務部門合作,實現離境退稅口岸互認。“在成都購買蜀繡,在重慶機場離境時即可辦理退稅,非常方便。”來自新加坡的游客陳女士說。
賽事效應也推動了體育產業加速集聚。成都市先后引進力盛體育西南總部、量子集團電競綜合體等25個重大體育項目,簽約金額超過196億元。2024年,全市體育消費總規模突破75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9%,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成都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動各項稅費政策精準落地,進一步做好服務保障,著力提升消費者和經營主體的體驗,以更實舉措服務“賽事+消費”新場景,助力賽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