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企業跨省遷移不再需要“多頭跑”,當一項稅費優惠無需申請便能“精準直達”,當一條違規招商的“土政策”被堅決叫停……這些悄然發生的變化,正勾勒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清晰脈絡。在這幅宏大的發展圖景中,國家稅務總局以深化模范機關建設為抓手,深刻領悟“黨之要事”、精準回應“民之所向”,以刀刃向內的改革魄力和精準高效的服務舉措,為暢通經濟血脈、夯實國家治理根基貢獻稅務力量。
國家稅務總局容縣稅務局干部近日在專窗輔導一名納稅人完成跨區域業務辦理。
牢記“黨之要事” 建設政治擔當模范機關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的大事要事,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稅務部門是國家稅收安全的“守門人”,始終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也是良好營商環境的“護航者”,堅持服從服務大局、建設有政治擔當的模范機關。
上下同心步調一致。自2024年以來,稅務總局扎實開展違規招商引資涉稅問題專項治理,明令各級稅務機關強化垂管意識,對地方違規招商引資要堅決抵制,不得參與配合,對企業正常遷移不得設置障礙,并緊盯相關稅費的申報異常、收入異常和減免異常等問題,依托稅收大數據建立監測指標體系,組織排查3000多條疑點線索,對核實后確有問題的迅速推動查處和糾正,重大問題及時向相關部門推送,協同糾治違規招商引資亂象,確保全國政令統一,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
規范執法統一標準。為避免各地對稅費政策理解不一帶來的執法差異,近年來發布了系列稅費政策執行口徑。先后在華東、東北等六大區域,統一了稅務行政處罰的裁量基準,實現區域內執法標準統一。同時將征管程序和服務標準嵌入信息系統,為稅務執法裝上“公平秤”和“標準尺”,著力防止人為因素造成的執法差異。
堅守法治維護公平。法治公平是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基石。稅務部門一方面注重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另一方面注重推進稅收政策和法治制度的完善,助力夯實法治基礎。會同有關部門將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的納稅地點,從證券賬戶的開戶地調整為上市公司所在地,防止上市公司股東通過轉移證券賬戶變換納稅地點享受個別地方違規實施的獎補。對實行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的地區,明確實質性運營標準,凡享受優惠的企業和個人必須符合這些標準,以防范騙享優惠帶來的區域間不公平競爭。
服務“國之大者” 建設實干有為模范機關
稅務總局黨委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時刻胸懷“國之大者”,干好主責主業,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涉稅改革部署,在稅費征管“強基工程”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中挺膺擔當、主動作為。
堅決貫徹落實稅費優惠政策。依托稅收大數據精準開展“政策找人”,促進政策直達快享,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9.9萬億元,年均新增減稅降費超兩萬億元,既為市場主體和居民帶來了減稅降費紅利,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了強勁動力。
堅持聚財與生財并舉。嚴格公正執法與營造良好稅收營商環境相結合,有力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十四五”時期,累計稅費收入預計超155萬億元,占全口徑財政收入的80%左右。
持續加強稅收監管和稅務稽查。對高風險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人群強化綜合施治,針對出口應征稅、平臺經濟、成品油、文娛、醫藥等高風險重點領域強化查處整治,成功查處一批有影響力的重大案件。2024年公開曝光近100起虛開騙稅、騙享稅費優惠政策和網絡主播、加油站偷逃稅等典型案件,堅決不讓黨和國家的政策“紅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營造了公平公正的經濟稅收環境。
夯實“人之基本” 建設便捷高效模范機關
“五統一、一開放”(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是黨中央對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出的基本要求。稅務部門堅持立足職責、主動作為,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以實實在在的服務舉措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建設服務高效、群眾滿意的便捷高效模范機關。
優化稅費事項跨區域通辦。聚焦企業和群眾異地業務辦理有關問題,積極完善服務運營體系。依托征納互動構建“遠程虛擬窗口”,打造收件、辦理兩地“資料線上提交、流程線上流轉、全域協同處理、實時在線反饋”的協作模式。納稅人進入任何一個綜合性辦稅服務廳或在線上發起申請,均可以辦理全國業務,有效降低辦稅繳費成本。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稅務部門累計辦理跨區域通辦業務65萬筆。
便利納稅人跨區域遷移。聚焦經營主體跨區遷移環節多、多頭跑等難題,稅務總局等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高效辦成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的指導意見》,通過“流程再造、系統優化、業務協同、完善規則”,推動企業遷移登記實現“一次辦、便捷辦、高效辦”。目前,遷移事項平均辦理時長壓縮了5至10天,符合條件的企業當天即可順利遷出。2025年上半年,全國有1.86萬戶納稅人順利完成跨省遷移,同比增長14.8%。
積極推進跨部門服務協同。在全國3800多個辦稅服務廳、社保服務廳、政務服務廳實現社保繳費和經辦業務“一廳聯辦”,在全國范圍基本實現社保繳費和經辦業務線上“一網通辦”。針對部分非稅收入與辦證業務聯系緊密、數據傳遞量大的特點,與相關業務主管部門建立互聯互通平臺,推進土地出讓金、礦產資源專項收入等非稅收入項目自動預填申報。
筑牢“廉之防線” 建設風清氣正模范機關
稅務總局黨委堅持刀刃向內,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從嚴治稅有機貫通,多措并舉將監督融入稅費治理,持續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全方位全過程監督,為建設風清氣正的模范機關提供堅強保證。
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堅持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貫穿稅務工作全領域全環節全過程,聚焦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關鍵領域和重點崗位,全面梳理排查廉政風險點,不斷織牢織密監督之網。始終對違紀違法行為保持零容忍,特別是對政商勾連、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等問題著重抓、著力查,從嚴從快追責問責,以最堅決的態度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進一步加大執紀辦案力度,對“零立案”的市級稅務局加強分析指導,全系統532個市級稅務局中,2024年“零立案”的單位同比下降21.6%。
深化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持續深化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針對發票管理、出口退稅、土地增值稅清算、稽查、信息化建設、違規風險應對、與不良涉稅中介勾連勾兌7個領域開展專項整治,對侵害、漠視納稅人繳費人合法權益甚至利用職權“吃拿卡要”的“蠅貪蟻腐”行為,一律嚴查快處,讓納稅人繳費人在辦稅繳費中感受到新風正氣,推動稅收營商環境更加清朗公平。
健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在著力查辦典型案件的同時,持續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既解決好“點上”發生的問題,又舉一反三推動“面上”糾治,并針對暴露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構建長效機制,切實把監督融入治理。特別是聚焦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題,充分運用大數據信息化賦能公權力監督,以“數據+規則”為驅動,打造智慧監督體系,在各個業務系統中嵌入監控預警指標,對稅務人員的執法風險進行事前提醒、事中阻斷,事后按周期自動掃描,及時查錯糾錯,在規范用權、有效治權中一體防控稅收流失風險、執法風險、廉政風險,促進監督如影隨形,推動稅務工作全面提質增效。
記者手記
模范機關建設的實踐注腳
稅務系統的“模范”二字,是由無數個“最后一公里”的堅實抵達和“刀刃向內”的果敢勇氣鍛造而成。它不僅是“上下同欲”的政治忠誠,在抵制違規招商引資中彰顯的“三個不得”鐵律;也是“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在統一執法尺度、規范權力運行上的持續發力;更是“如臂使指”的服務效能,將“高效辦成一件事”的理念融入跨區通辦、遷移便利的每一個細節。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破除的是壁壘,暢通的是循環,凝聚的是信心。真正的模范機關,必然是心懷“黨之要事”,以高度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服務國家戰略的機關;必然是聚焦“民之所向”,以獲得感、便捷度、公平性贏得群眾信賴的機關;必然是筑牢“廉之防線”,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保障權力規范運行的機關。